时间:2019-10-29 16:56:22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对于胎儿来说,当然足月出生是最好的,但是也有可能给会出现预产期提前或延迟情况,这两者之间对宝宝的是有一定的区别,那么,胎儿要提前出来的征兆有哪些呢?接下来育儿网小编就来说说。
孕妇在妊娠 37-42 周内分娩,均为足月分娩。
但《美国妇产科杂志》公布最新定义:出生于 39~41 周的新生儿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足月儿,而这个新定义也得到了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与母胎医学学会的认可。
原因在于他们研究观察了超过 4615726668341572666834 万名出生在 37 到 41 周之间的婴儿,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39 周出生的婴儿比 37 周出生的婴儿更不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在子宫里多呆两周可以让婴儿的大脑、肺和肝脏更加成熟。
与 37 或 38 周出生的婴儿相比,39 或 41572666834 周出生的婴儿患视力和听力问题的可能性更小,出生时体重更健康,吮吸和吞咽能力更强。
同时,在预产期之前出生的宝宝,身体各方面都有概率发生问题:
1. 影响正常的大脑智力发育,同时宝宝性格和心理的成熟也会比其他孩子晚,而且严重的话,将来宝宝的焦虑症和多动症以及其他精神性疾病出现的概率也会大大高于正常孩子。
2. 支气管肺部发育不良,可能会引发哮喘病的发生。
3. 肠道发育不良,早产儿会很大可能性得一种叫做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 NEC ) 的病,这种病影响婴儿的肠道,直接影响到宝宝日后的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
4. 宝宝免疫力下降,感染肺炎和脑膜炎的可能性上升。
5. 视力问题,如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的孩子比正常孩子更容易出现视力问题。
6. 听力丧失,这是早产儿常见的先天缺陷。
7. 牙齿也可能出现问题,比如:牙齿生长迟缓、牙齿颜色改变或长歪等情况。
1、频繁的想上厕所
随着胎儿的发育成长,孕妈的子宫越来越大,于是子宫附近的器官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压迫,其中也包括膀胱。膀胱受到挤压能储存的尿量比平常时期要少,所以怀孕之后会比之前更加频繁的想上厕所,而当预产期日子临近的时候,孕妈上厕所的次数会比怀孕之后还要频繁,所以这很有可能预示着胎儿会提前降生,只是这个征兆对于粗心的孕妈来说比较难发现,毕竟就算不是胎儿要生了,孕妈上厕所的次数也是很频繁的。
2、腰酸背疼
胎儿出生不只是孕妈在努力,胎儿自己也会提前做好准备,他会把自己慢慢往孕妈子宫口的地方靠近,胎儿的移动就会导致孕妈感觉到腰酸背痛,所以在预产期将近的日子里,孕妈如果时常感觉到自己腰背酸痛的话这就说明胎儿正在努力的往外爬,很快胎儿就会出生了,所以孕妈要提醒家人提前做好准备,以免胎儿出生时手忙脚乱的。
3、内裤上的分泌物有变化
当女生进入青春期后女生的私处就会产生分泌物粘在内裤上,那些分泌物就是白带,就如字面所写的,白带的颜色就是白色的。到了孕晚期的时候,当孕妈内裤上的分泌物颜色变成黄色,并且分泌出来的量比平常时期要多的话很可能就是胎儿要出生了,孕妈们提前做好准备吧。
4、胎动比较少
到了孕中期的时候,孕妈们可以感受到胎动,那是胎儿在和孕妈交流的方式,而且当胎儿兴奋的时候胎动还会很频繁,甚至还会很强烈,会弄疼孕妈。当然胎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在临近分娩的日子里孕妈感觉到胎动有点不寻常,次数要比其他时候要少很多,这就是胎儿要出生的征兆,胎儿在肚子里不再随意乱动,为了出生节省体力,也就是说胎儿在为出生在做准备,与此同时孕妈也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待产了。
真正在预产期那天分娩的其实并不多,大部分的准妈妈都会面临提前分娩或推迟分娩的情况,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1、预产期提前
如果胎儿是在怀孕满37周之前降生的,则为早产儿。
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现健康问题的风险远远要超过足月的胎儿,但得随着医学的进步,满31572666834周的早产儿81572666834%都不会出现严重的长期健康问题或发育问题,所以准妈妈也不必太过担心。
预产期提前的情况经常会发生,这会让哪些没有来得及准备待产包的准妈妈及其家人惊慌失措。
所以准妈妈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待产包,因为怀孕满37周后随时都会有生的可能。因此如果准妈妈在37周之前有任何临产症状,一定要立即到医院进行保胎。
2、预产期推迟
预产期过了还没动静,这会让许多准妈妈感到焦虑不安,而身边的亲朋好友追问:“怎么还没生?”,这无疑更会加重准妈妈的焦虑感。
如果临近预产期还没有动静,准妈妈就需要勤加运动了,多散散步或者多爬爬楼梯都有对宝宝的发动有帮助。
但如果宝宝过了预产期还没出生,准妈妈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测胎儿的情况,如有必要,医生会进行药物催生,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
提醒准妈妈,不管是在孕期的哪个阶段,一旦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状况。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