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2 11:37:14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古时的诗人大多都伤春悲秋,关于立秋很多诗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大家可以用于制作板报,文案or朋友圈,优美的句子都是很好的选择,那么关于立秋的古诗有哪些?下面育儿网小编带来介绍。
秋天,仿佛一种复杂的情愫,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古诗人们的吟诵里。
落叶知秋,在这个“长夏”里率先告别的,据说总会是金黄的梧桐叶和恋恋不舍的“秋老虎”,正如宋朝刘翰《立秋》诗中所吟: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元朝徐再思也在《水仙子·夜雨》中留下了关于秋夜梧桐的诗句: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面对这场夏天的告别,诗人们也是难掩失落,唐朝李益就在《立秋前一日览镜》中好一番感叹: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而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天净沙·秋思》,虽然通篇没有一个秋字,确也着实描写了好一副萧索的秋景;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大才子白居易面对立秋也是忍不住伤感,哪怕是出门游乐,也有一番悲吟,他的《立秋日登乐游园》一诗中就有“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的诗句。
而那位黄巢起义里的黄巢,也在秋天写下过悲凉壮烈的诗词《不第后赋菊》,仿佛他日后命运的谶语: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唐朝诗人刘言史的《立秋》却又别有一番滋味,大约是已经厌倦了夏天的炎热,更期待暑气消褪,秋风乍起,天高云淡,树叶飘落: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唐朝“诗豪”刘禹锡的境界,更不一般,在他眼里,立秋丝毫没有作别夏日的伤感,《秋词二首》中更是将即将到来的秋天,比作生机勃勃的春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寓居有招客者戏成》
宋代:曾几
蓬蒿小院立秋天,秃鬓凄风雨飒然。
丈室何人问摩诘,后堂无地著影宣,
床头白酒新浮甕,案上黄诗屡绝编。
不厌寒家淡生活,书窗期与子周旋。
立秋,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即将来临。
《六月十三日立秋》
宋代:杨万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连夜书》
宋代:方回
独倚西楼夜渐深,下弦月欲近觜参。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
立秋,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
宋代:曹勋
明日立秋秋色至,向晚雨随大风起。
翻盆如麻不足喻,倒海倾江差可拟。
高林老木亚复折,帘幕颓垣纷若委。
须臾霁色上南山,落日烧云照淮水。
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
《秋日后》
唐代:王建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立秋虽然还很热,但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宋代:杨万里
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
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
立秋,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更有寒蝉唱不休。
《立秋》
明代:夏云英
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
宝鸭香消沉火冷,侍儿闲自理空侯。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新秋》
唐代: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挥手告别了夏,转身迎来了秋。立秋的日子里,播春者的步履更加匆匆,追梦者的目光更加深邃。人们匆匆行走在春华秋实的路途上,追寻五谷丰登。
《立秋夜感怀》
明代:沈宛君
凉夜悠悠露气清,晴虫凄切草间鸣。
高林一叶人初去,短梦三更感乍生。
自恨回波千曲绕,空余残月半窗明。
文园多病悲秋客,摇落西风万古情。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立秋日》
宋代:刘翰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期盼。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
以上就是关于立秋的古诗有哪些,立秋古诗词大全,请大家继续关注。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