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2 11:37:14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在生活中很多的父母在穿衣服上给予孩子建议,同时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从小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对于喜欢的衣服会想要穿,但是一些不是自己的衣服的情况下,应该给孩子穿,顺从孩子还是怎么做呢?下面育儿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在这方面做得很优秀的戚薇是怎么处理的。
戚薇怎么拒绝女儿
最近,戚薇上《拜托了冰箱》,节目里,她说自己会跟小Lucky像成人一样沟通。
对此,戚薇似乎也不太同意:
“你不能强要,强要是没有礼貌的。”
戚薇的这番言论,似乎获赞无数,给她圈了一大波妈妈粉。
不娇惯孩子、懂得拒绝孩子一直是妈妈们的一个难题。靠撒娇就能妥协的妈妈,在孩子面前一定是没有立场的。
拒绝孩子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家里上演着:
你正在忙着工作上的事情,孩子却要求你陪他一起玩玩具;
明明到时间写作业了,他却还是要你陪他一起看动画片;
临睡觉了,孩子却嚷着要吃巧克力,不吃就不睡觉;
家里明明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但是孩子却还是吵着要买买买……
为了应对这些难以理解的要求,有的爸爸妈妈会粗暴地对孩子又打又骂,而有的爸爸妈妈却是采用连哄带骗的方式。
那么,父母到底该如何正确“拒绝”孩子呢?
美国心理大师科胡特有一句名言:“如何深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
没有敌意的坚决,这其实是给很多妈妈的一个启示。——我不答应你时,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无价值。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以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打个比方:当孩子要求买一件昂贵的玩具时——
有敌意的坚决是:板着脸,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家里穷你不知道,你真是个坏孩子。
没有敌意的坚决是:对孩子说,“我知道那件玩具很好,我也知道你很想要,并且这件玩具对你也很重要,但是妈妈不是万能的,不能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虽然拒绝了孩子的要求,但妈妈并没有否认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我承认这件玩具很好,也认可你的需求,但妈妈还是不能买。
无论父母有多能干,多耐心,都无法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和心愿。这一事实不仅父母需要接纳,孩子也必须接纳。
帮助孩子接纳这一事实,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孩子进行“训练”:
1、需求延迟满足训练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是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1966年到1971572666834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饼干、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也就是“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
父母对可以满足的事,延迟的同时告诉孩子原因。(更多关于延迟需求满足的内容,可看我们的历史文章《小时候没被满足,长大最容易被骗!对“延迟满足”大多数家长都理解错了》)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
这样,孩子知道自己的需求是被妈妈理解的,虽然孩子可能会因为不耐烦而哭闹几声,但他会渐渐明白,等待是有原因的,他需要等待。
2、一定要舍得说“不”
带孩子逛超市,孩子要买玩具,不答应孩子,孩子又哭又闹赖着不走,那么多人盯着,场面极其尴尬……这几乎是很多父母都遭遇过的窘境,有些家长面对这样尴尬的场面,只好向孩子妥协。
想为孩子设置各种规则,但孩子一哭一闹,父母就乱了分寸,失了原则。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举过一个例子,为这样的尴尬情境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有一次女儿也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购物需求,被她拒绝后,女儿便大哭大闹。然而她任凭女儿怎么哭闹,也没有动摇自己的原则,坚持把女儿带回了家。
回到家后,她着女儿待在房间里,女儿依旧哭闹,但妈妈仍然坚持原则不退让,不打骂,也不说教,只是在旁边静静地陪着她。
女儿哭得难受时,递给她一条热毛巾,让她擦擦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脸。
当女儿带有目的性的哭闹筋疲力尽后,见妈妈的态度丝毫不放松,便也作罢。然后可以抱抱她,耐心地跟女儿说:
“以后有要求可以跟我好好说,想办法来说服妈妈。”
从那以后,孩子再也没有提出过无理的要求。
我很欣赏李玫瑾老师的做法,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让孩子明白了当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妈妈的态度不会因哭闹而有任何改变。
同时,又让孩子感受到我不同意你这样做,但我仍然爱着你,会关心你,不会弃你而去的安全感。同时,还鼓励了孩子跟父母沟通。
3、面对“无理”的要求,转移注意力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一刀切地说“不”,也不会说谎欺骗孩子,更不会用武力责骂解决。
家里新买的闹钟不知什么时候被孩子拆了,电视机的遥控器也被他弄得“粉身碎骨”,更有甚者要妈妈的口红去玩……这些“无理”的要求家长不能一一答应,但严厉制止有很容易让孩子哭闹,所以,适时地转移注意力尤为重要。
《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的滚轮胎游戏环节,田亮使出一招“转移注意力”,拯救了两个大哭的孩子。
当时,蔡国庆儿子庆庆出于想要帮助seven从轮胎里出来,推了一下轮胎,但却撞到seven的鼻子,这一下seven哇一声就哭了。
蔡国庆立刻训斥庆庆,庆庆也被吓得嚎啕大哭。
这时候,田亮作为一个育儿“老司机”做法则有经验得多。他抱起seven安抚了一下情绪,然后就带着孩子去爬轮胎墙,用一件全新的、有趣的事情,成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不得不说,“转移”这一招是真的很管用。不仅让孩子开始关注新的事情,忘却疼痛,也暂时能“隔离”两个孩子,避免了更复杂的问题。
等他们爬完高高的轮胎墙,站在新视野看其他人的时候,seven的情绪也恢复了平静。
“不含诱惑的深情+没有敌意的坚决”是处理矛盾和情绪的不变原则,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方面更是有用,简而言之,其实就是“温和而坚定”。
“温和”即作为家长永远是接纳和包容的,但“坚定”又传递着一种教育的态度:撒泼和无理取闹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上文提及的李玫瑾对女儿的态度就事“坚定”,而田亮的包容和转移,或许就是“温和”吧。
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来处理亲子间的界限,其实是亲子教育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则。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