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2 11:37:14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每隔一段时间,“校园欺凌”这个关键词就会通过不同却又相似的事件,进入我们的视野。从永新围殴女生事件,到清远校园殴打门,到这一次的学霸跳楼自杀,还有许多未被曝光的事件,一次次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印象中的校园,应该是阳光且安全的地方,但种种事件一再表明,校园,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下面育儿网的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孩被欺负是应该打回去还是告老师,孩子被欺负该不该还手大家一起来看吧。
尤其是在此次事件已经造成死亡的情况下,北海公馆中学校长竟以一句“自杀和学校无关”企图撇清关系,校园欺凌本就让家长们忧心忡忡,而学校的不作为更是让人觉得寒心。
我很喜欢的综艺节目《奇葩说》曾经有一期的辩题是“小朋友被欺负,是打回去,还是告诉老师?”可以说,这一期节目是我至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一期。
站“告诉老师”的一方,抛出了很多值得讨论的观点,比如辩手颜如晶说:“老师不能解决问题,是老师出现了问题,不是告老师这个行为出现了问题。小孩子打架没有分寸,容易出现问题。被欺负就打回去,是观念传递的错误。”
而占“打回去”的一方,似乎更有说服力。辩手柏邦妮的论点可谓金句频出:“打回去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软弱。要向自己证明不是一个软弱的人。比一时的肉体的疼痛和心灵的屈辱,更可怕的是,会带着这个屈辱的回忆一直活下去,直到你变成一个真正软弱的人,一个到了新环境里,身上还打着“我好欺负”的烙印的人。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如果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就是软弱。痛苦本身并不是财富,但对痛苦的反思是财富。”
在看节目之前,我心里更倾向于“打回去”这一方,毕竟,现实的情况容不下我们的理想主义。但看了节目之后,我却有一些动摇。金星在节目中说自己带儿子去逛超市,儿子在超市被一个稍大一两岁的小孩抢夺儿童购物车受到欺负,儿子生生挨了一个耳光,金星正准备撸袖子打人的时候,却被儿子劝阻了,“他打我是他妈没教育好他,我要打他就和他一样了。”儿子的这番话,好像一下子点醒了金星,人在气头上,难免会做出冲动的事情,虽然儿子受欺负,金星心里也很不快活,但为儿子理性和理智的做法,又感到很欣慰。
金星儿子说的话,让我想了很多,相比“告诉老师”,我依然站“打回去”这一方,却也开始觉得,并不是所有的欺负都应该立刻“打回去”了。
了解原因,并不只是了解某一次事件发生的原因,而是要了解施暴者的心里原因和成长环境。
可以说,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张牙舞爪的“问题少年”,这类人是校园欺凌事件中最常出现的施暴者。他们往往拉帮结派,只因为“看不顺眼”,就可能借着一点小事对其他学生拳打脚踢。这类“问题少年”,多为留守儿童,或缺少父母关爱,渴望获得关注,所以形成了叛逆且张扬的性格。
这类“问题少年”通过欺负弱小的人,来获得存在感,只有被欺负的孩子能够证明自己也很强大,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被欺负。
而若只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或小摩擦,甚至可能是被欺负的孩子有错在先,此时若盲目鼓励孩子“打回去”,有错在先孩子的错误行为,就有可能被纵容,孩子也会学会说谎。
并非每一次不还击都是软弱,但若遇到孩子无缘无故被欺负,且不止一次的情况下,此时的不还击,才是真正的软弱。会给孩子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在心里留下阴影。反击,是一种精神,可以忍第一次,但不能忍一辈子。
孩子可以不懂道理,但懂道理的成年人,应该告诉他什么是道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不能欺负别人,但更不能被别人欺负。
而还击,有时候并不是直接打回去,还击的智慧,比还击的能力更重要。
孩子小的时候,我和爸爸带她出去玩,玩秋千的时候,被男孩子推下来,手上磕破了皮,跑来跟我们哭。我还在安抚小孩子的时候,孩子爸爸已经冲过去,果然看到男孩独霸一个秋千,不让别的人玩。当场爸爸就发飙了,从人群里找出男孩的家长,怒吼地要求家长和男孩一起跟孩子道歉。在交涉的过程中,周边许多带孩子来玩的家长都围过来,且那么霸道的男孩,欺负的也不止孩子一个,最后男孩家长道歉后灰溜溜地走了。
事后我问爸爸的时候,他说当时看到孩子哭得那么可怜,特别想直接打男孩一顿。可一旦动了手,我们就成了理亏的一方。所以暴怒之下,孩子努力地控制住情绪,而揪出男孩家长,就是要告诉孩子,即使你今天因为力量悬殊,没有能力还击,爸爸也会替你出头,不会让你受到欺负。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懦弱了,孩子未来的性格也只会更软弱,且没有安全感。
不管受了什么样的委屈,都可以告诉我们,欺负人的一方,也许有年龄和身高的优势,但只要不是孩子有错在先,我们始终都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我曾经动摇过,以为通过讲道理能解决问题,但眼看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曝出的校园欺凌事件,“打回去”未必真的要“打”,但至少要让对方知道,我有还击的能力,如若还有下次,我必将“打回去”。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