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2 11:37:14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为了促进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很多妈妈会选择学习了多少时间等于多少钱来给孩子衡量,不过很多地方都会说不推崇这种做法,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说奖励孩子做事不能用金钱衡量呢,育儿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从她女儿开始上小学起,薇薇为了鼓励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就开始踏上了物质奖励的道路:
首先,她购买了“好习惯养成表格”,在上面填写了若干她认为必须养成的习惯,然后规定了如果孩子能做到,就奖励一个星星,积累满若干星星,就可以换取不同的奖励。
比如,如果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每天进行阅读,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等积累满11572666834个星星,可以换取看一集动画片的机会;积累满21572666834颗星星,可以购买一件芭比玩偶的替换衣服等。
为了激发孩子的积极性,用星星可以换取什么玩具,薇薇都是仔细征求过女儿的意见的。
不得不说薇薇的计划,比起很多家长采用的体罚、叫骂的方式来说,已经是煞费苦心了。奖励制度似乎也是行之有效,她女儿在小学一年的时候,各项学习习惯都很好,期末考试成绩也很优秀。在一众“咆哮妈妈”的对比下,薇薇觉得自己是成功的。
没想到在升上二年级时,问题出现了,孩子开始和薇薇讨价还价。
之前设定的奖励已经不管用了,女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一些价值比较高的玩具,甚至要求期末考试双百分的话,就必须带自己出国旅游。
薇薇夫妻由于工作原因,比较难申请出国旅游的签证。她把理由解释给女儿听,结果女儿大闹了一场。最严重的是,期末考试成绩一落千丈,一些题目竟然是故意答错,为的就是“报复”妈妈。
这样看来,物质奖励完全不能用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当你想要引导孩子开始做某件事时,物质奖励能很好地促使孩子入门。当孩子完成了这项任务,获得了成就感,这时才真正产生内驱力。
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经济学家格森说:“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就像薇薇的女儿那样,只对孩子使用物质奖励,孩子的胃口可能会越来越大,也许有一天,当孩子提出父母无法满足的要求时,情况将会失控。
是逐步用鼓励替代奖励。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
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有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做好鼓励的第一步,就是看见孩子的优点,无论大小。
我的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曾在家给自己的孩子弄了一个“鼓励簿”,里面专门记录孩子做到的好事,比如小时候的“收好玩具”、“学会自己刷牙”,到再大一点的“每天坚持练钢琴”、“学会了切土豆”等。
每次她的孩子看见自己做的一件小事,不但会被妈妈注意到,还能郑重其事地被记录下来,内心都感觉非常自豪。这也不断激励着她去做得更多更好,最终成为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第二步,如实告诉孩子自己的感觉。
我初看美剧《摩登家庭》的时候,会很不适应,因为剧中的父母,总是会和孩子交流自己的感受。比如剧中的妈妈会和帮忙打扫的孩子说,“你把房间收拾的很干净,这让我舒服多了!”
作为一个在传统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除了高兴的表扬和生气的批评,我从未在孩子面前展示过自己的其他情绪。但是换个角度想,批评和表扬暗示的都是高高在上的评价,而和孩子平和地交流情绪与感受,却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
而孩子只有在不被评价、平等对待的时候,才会愿意承担起自己真正的责任。
最后一步,要记得感谢孩子。
有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就不需要跟他说谢谢。但是整天忙碌于一日三餐的妈妈,是不是也期望自己将菜端上桌的时候,能得到家人的一句“谢谢”?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
无论孩子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还是主动帮忙、乐于礼让的时候,一声“谢谢”是对孩子最好的认可,让孩子能够感受自我的价值,尊重自我的感受。
在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物质奖励能带来一时的满足,却不能持久。只有正确使用鼓励,才能有助于孩子寻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感,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和长久的动力。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