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点钟放学之后做什么好 三点钟放学之后事情处理

时间:2019-11-02 11:37:14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由于学校放学的时间很早,所以说孩子在放学了之后基本就是无所事事的,那么怎么给孩子处理自己的闲暇时间呢,孩子三点放学之后做点什么比较好呢,育儿网小编就来说说吧。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如何安排放学后,回家前这段空档,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担当、智慧以及教育理念。以我家孩子在读的学校做法为例,谈谈放学后在学校玩耍的价值和必要性。

孩子三点放学之后做什么好

如大多数学校的3:31572666834左右放学一样,我家孩子的学校是3:41572666834下课,课后是社团活动、选修课(孩子们自由选择,也可以不选)。根据选修课的不同,孩子们在3:41572666834-6:31572666834陆续放学。放学后,所有孩子均可以自由地在学校里玩耍,直到7:15726668341572666834静校,也就是说,虽然放学了,孩子可以留在学校玩,多的能玩3个多小时,平均也要玩1个小时,他们的玩耍完全是自发的,混龄的,没有成人的组织和干涉。

他们玩什么呢?

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来说抓人游戏、玩沙子、在器械上爬上爬下挑战游戏都是广受欢迎,百玩不厌的内容。

我们来看两个玩耍的场景:

1

场景一, 沙池区

一群幼儿园小BB、一年级小豆包、4、5年级大孩子等年龄、性别不同的孩子在各自忙碌着,有的沿着滑梯往上堆沙,有的拎着一桶桶沙沿着滑道倒下来,把滑梯的一截用沙子埋起来了,还乐此不疲地拎来一桶桶水浇在沙子上,把工事做得更严实。4年级大孩子想用一个小孩子的铲子,问:我可以用这个吗?“行,可以”,对方快速看了一眼回答到,继续埋头忙自己的活儿。

一个孩子象地鼠打洞一样的,撅着屁股埋着头,两手并用抓着一个盘子飞快地挖着,沙子从他的两腿之间扬出一道弧线,落在腰背上。他惊喜得哇哇大叫:我明明是往后的,怎么落到我的背上了?!手里不停地继续扬,确认这是不是个必然现象。身后一个3年级男孩哈哈大笑,说他“自作自受”。旁边一些孩子停下围观,看他“作贱”。

一个做工事的孩子提议从上面滑下去,话音未落已经滑下来,把堆起的工事冲垮一半。一部分孩子抗议“你干嘛啊!、”“搞什么!”,有的被突如其来的举动呆住,傻傻看着。滑下去的孩子一屁墩儿坐到沙堆上,自己哈哈笑起来,感染得周围孩子也前仰后合。更多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来一发。可怜的工事只剩一丁点时,大家又开始忙碌修补,在这修补-破坏-破坏-修补中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孩子三点钟放学之后做什么好 三点钟放学之后事情处理

沙坑区玩耍的孩子

2

场景二, 器械和秋千区

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荡秋千,3个男孩在一片器械区玩抓人游戏,黑白配,落单的抓,其他的跑。孩子们玩得很娴熟,在各种柱子、滑梯间躲、闪、突围,有的直线跑着,突然一闪身掉个头,象级了动物世界里,狮子追羚羊的场景。正玩得起劲的时候,一个孩子家长接走了。剩下两个孩子有点悻悻的坐在滑梯上商量着什么。

一会儿,两个男孩走到幼儿园孩子的区域喊“谁要玩新版抓人游戏?”幼儿园小朋友纷纷响应。男孩说,你们一起抓我们两人,小朋友一致同意。一、二、三开始,乌拉拉,幼儿园的孩子对两个男孩进行了围攻。两个男孩一边喊着“来呀,来抓我呀!”一边分头跑开,速度并不快,但又总是在小孩子前面一点点。

......

追跑打闹了一阵再看,幼儿园的孩子有点战术的意思了,有了分工合作,形成包围圈。孩子们的欢笑声响彻云霄。

什么是自由玩耍?

每个孩子都在小小的时候就给出了他们自己天然的理解,这样的场景相信父母们都遇到过:我们辛苦一周到周末,打起鸡血精心安排带孩子去爬山、郊游、看展览…,我们认为这都是玩,都是很有价值的活动,他却还哭闹着说:

--今天都没玩!

--这都玩儿了一天了,还没玩吗?

--这不是玩。

--那你说说,什样才是玩?

--我要随便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他反复强调随便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这就是自由玩耍的核心:玩耍是自发的,玩者自身决定玩什么、如何玩,并且在进行时可以自由修改目标和规则的游戏,而且通常没有成人监督。所以从这个定义上来看,我们给孩子报的各种夏令营、看展览、轮滑、游泳、甚至徒步、野外科考等等我们认为是让Ta玩的课外班,都不属于自由玩耍的范畴。(当然也看具体操作方式)

自由玩耍有啥用?

其实,我们绞尽脑汁希望在孩子身上培养的勇敢、自信、沟通协调能力、毅力、抗挫力、勇于尝试、创新、合作、面对失败,恰当的妥协等等能力,在来回的跑抓,玩沙中都能看到。

以刚才的玩耍场景,简单列几条:

1)商量和制定规则。

剪刀石头布,赢的抓人还是输的抓人;是摸到了就算还是必须抓住了才算。是多人抓还是单人抓随着玩的需求,规则是大家一致同意的。小学的孩子还可以和幼儿园的孩子一起玩跑抓游戏,因为力量的悬殊,8个幼儿园孩子一伙,围攻的方式抓两个7、8岁的孩子。这些规则的改变不是为了凸显谁比谁强,谁胜过谁,而是为了大家玩得更愉快。

2)规则是可以更改的。

把滑梯用沙子埋起来是开始的规则,后来变成了滑下去把沙子冲垮。并且规则是由玩者自己制定的,孩子们变得容易变通。如果换一个并不是一起辛苦挖沙子、拎水的孩子来改变这个规则,可能情况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3)公平,遵守规则。

一起玩的同时,想要用别人先拿到的工具,四年级的孩子也要征求幼儿园孩子的同意;跑抓的孩子中参与的年级就更多了,有时候几乎1-7年级的都有;不以性别、年龄而特殊。即使有时候规则对有些孩子有些调整,也是大家为了所有人都玩得更高兴制定的。混龄也是孩子自我教育能力发展的关键。

4)通过争论、协商和妥协解决冲突。

这也可以看作一个社交游戏:通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与其它孩子一起玩—孩子们学会妥协—高高兴兴的玩更重要。第一个冲沙堆工事的孩子,在备受指责、质疑的时候,主动化解大家的不满, 而其他孩子也恰当的妥协了。

5)主动拓展认知边界。

刨沙子的孩子,因为沙子的运动轨迹,超出了他的预知判断,他判断沙子是会往后,但事实是,沙子没有往后,而是落在了他的背上。因为与他的预知判断不符,人类具有的天然好奇心,让他不断重复,不断尝试,调整、拓展自己的认知。这个好奇心,正是孩子理解及探索的动力。如果有成人或者权威人士在场,很容易干涉或打断孩子的这种探索。

6)联想、创造力、领导力。

玩抓人游戏的条件变了,如何根据变化调整。没有大孩子可一起玩了,和小孩子如何合作。玩跑抓的两个小学生知道放慢脚步,但又保持一定的距离,对整个活动把控节奏,平衡关系,让小孩子处于一种能“够得上”的状态,即使有力量、年龄的悬殊在那里,也能玩得很高兴,这就是领导力、创造力的体现;而小孩子有学习、模仿的对象,有“脚手架”,也成长得很快。

玩沙的孩子,把滑道变成了传送带,改变物体的原本用途,这就是联想,是创造力啊。

7)积累(物理)知识的体验。

挖沙孩子反复往后刨沙子,这本身内含一个力学现象,抛物运动轨迹与速度和角度的关系。但这对他们可能只是个体验,一个感觉,一个经历,可能并没有有意识的上升为认知(力学、运动学等)。但如果某一天接触到“抛物运动”这个学术名词时,所有的体验被激活,有相关经历并内化的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世界丰富多彩、知识浩瀚无垠,只有与自己产生连接的部分才能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的学识、风度、教养。

还有自我控制,情绪管理;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沟通、妥协、情绪管理等等等等能力都可以在孩子们自由玩耍的这段时间里体现出来。

孩子三点钟放学之后做什么好 三点钟放学之后事情处理

会玩的孩子,有出息!

“生活即学习”,对于孩子来说,玩耍即学习,不论做什么,好玩是很重要的。玩耍是成长的一部分,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一边模仿他人,一边也在构建自己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

既然玩耍没有错,是物竞天择的人这个物种自带的DNA,那么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教育者和父母。玩耍与学习不应该是对立的,夏山学校、萨德伯里山谷学校(瑟谷学校)进行了长时间成功的实践;现在很多新教育尝试,都是在顺应和借力于孩子的玩耍精神,例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制学习)等。

如果孩子连玩都被安排,缺乏自主性的话,你还指望从什么上去培养Ta的自主性呢,去发动Ta内心的小马达呢!不要到了某一天,给他自由时间,他只会说没意思,等着被安排,不安排不指定就没行动。难以想象,不会玩、不爱玩的孩子,对生活还有什么热情可言?生活本艰,他依靠什么能比较愉悦地度过这一生?

马云说:会玩的孩子、能玩的孩子、想玩的孩子,一般都很有出息。对自由玩耍的高度肯定,不只是新教育的探讨,也不是边缘学科的报告,他是主流社会认可的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材的编撰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 的研究:

“玩耍精神”的本质就是:远离成人,与其他孩子玩耍,孩子们才能学会自己做决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与他人交涉差异,结交朋友。玩耍是孩子们学会掌控自己生活、学习独立生活的前提和手段。

儿童通常比父母更快学会新科技,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这绝不是偶然的。从遗传学的本能来看,儿童认为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是那些将来会日益重要的技能----他们这一代人的技能。”

现在的孩子玩耍充分吗?

普遍远远不够!现实是这样的:

现在,大多数学校要求孩子放学就离开学校,家长立刻接走。事实上,家长也通过各种办法,实现了与学校爱孩子接送上的无缝对接,不能及时接的孩子统一被聚到一个地方写作业、练字、画画....,由此应运而生大量的晚托、晚接、辅导培训班。其实,很多家长并没有强烈的报班意愿,无奈之下只有给孩子报个寄生在学校周围的各种班,目的两个:接送孩子,给孩子找个伴。

孩子三点钟放学之后做什么好 三点钟放学之后事情处理

(某个课后午托班)

孩子一整天都处在被安排好,被规范甚至被监管的状态下。在成人密切监管下。在学校和课堂上,有纪律和权威要求,有对错评判。放学后,各种监管机构延续学校的规则要求,接过来继续监管。终于家长接回家了,可以喘口气了吧?No,还有爸妈的作业辅导、更正和预习呢!周末呢,很多孩子也是奔波在各种兴趣班之间,约发小玩都得家长之间对好久的时间表,见缝插针找机会。

孩子们缺乏对社交尺度、规则的体验。大多数校基于安全的考虑,禁止孩子们下课了在教室、走廊、操作跑动。处于缺乏自由、天性被遏制环境下的孩子们,缺乏了自由玩耍、学习相处规则的机会。现在4、5年级的孩子之间大呼小叫、嘲笑排挤、不知轻重的打闹,就是体现。

另外,还有更严重的苗头值得关注,发人省醒,那就是孩子们普遍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对学校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甚至接纳。由于成人的密切控制,没体验到被信任的孩子们,缺乏对成人/他人的信任,这一切,都与孩子们在学校课间时间段短、没有自由玩耍时间密不可分。

学校对于孩子自由玩耍有最便利的条件

为什么建议孩子放学后在学校玩? 理由很简单,学校具有最便利、最佳的自由玩耍条件:

1)学校是一个比较安全的场所,是孩子们熟悉的地方。而且有一定的空间,有自由玩耍的时间、空间条件。

2)学校孩子多、呆的时间最长。 放学回到家和周末的时间,孩子不是在写作业,就是在赶往各种兴趣班的路上,想玩的孩子也难找到伴。而学校是18岁前学龄孩子一天度过的主要地方,从早上不到8:15726668341572666834进校门,下午16:15726668341572666834左右出校门,除掉睡觉,大部分时间是在这度过的。在这12年里,孩子们要从一个懵懂小孩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知识的传授和积累从课堂上学到了(至少,看上去是这样设置的),但是书本内容的实践甚至与书本无关但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比如,与人交往、情绪管理、同理心的建立、秩序的建立、认识真实的世界并作出反应等等,都是在放学后与伙伴们自由玩耍的时空内完成的。

3)可以自主选择伙伴。学校玩耍的伙伴选择,脱离家庭的影响,也没有老师、成人的干涉,是孩子在学会以自己的爱好、意愿、兴趣、自愿的方式下选择的伙伴。

4)可以多次、充分与伙伴互动。孩子在学校有较长时间与同学、伙伴同学、同校,对于自己选择的同伴有多次的互动、磨合的条件。对于孩子形成自己的择友观、如何与人相处是有价值的。

我家孩子放学后,家长接的时间是弹性的,能够幸福的在学校玩得满头大汗,心情愉悦。能这样做的学校,她的教育理念一定是:

无限的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内在学习动力,天生具有自我教育的本能。

放学后可以在学校自由的玩,你的学校是这样的吗?

最新文章
儿童视频
推荐文章

网友跟帖

热门标签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