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2 11:37:14来源:[db:出处] 作者:admin点击:
孩子犯错后应该怎么惩罚,怎么处罚孩子会比较好一点。我们看到孩子犯错后都会特别的生气,但是,孩子犯错后我们总不至于干瞪眼,但是惩罚过重又不太好,那么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会好一点呢,育儿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孩子犯错后的正确惩罚方法。
惩罚孩子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果孩子犯错是以下这些情况,家长先不要惩罚孩子。
● 孩子能力不够
孩子不小心摔了杯子或吃饭比较慢,这种情况不建议惩罚孩子。
这是孩子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或孩子能力还没有达到而已,冒然惩罚孩子无益于成长,家长只要耐心引导就好啦。
● 孩子不知情
家长没告诉孩子要怎么做,然后孩子做错了,这种情况下惩罚不合适。
孩子很多事情不知道,所以有些错误是在无意识中犯下的。第一次犯下无意识错误,家长不妨先予以警告。上来就粗暴地惩罚,对孩子不公平。
● 家长犯同样错误
孩子为人处世多从模仿家长开始,孩子的一言一行跟家长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如果孩子因为模仿家长而犯下了错误,家长要先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做了不好的示范。
● 情绪无法控制
“我发起狠来连自己都怕”,这样的情况千万别用在惩罚孩子上。
孩子犯错,家长一下子就来气了,情绪难收。此时不管对孩子“暴力惩罚”还是“非暴力惩罚”,都可能“过重”。
比如,长时间冷处理让孩子失去安全感;骂得太厉害让孩子自卑;打得太狠可能伤到孩子等。
孩子犯错了需要接受相应的后果,但家长在惩罚时也得讲究方法。
尤其对心智还未成熟的孩子,惩罚方法错了,预期效果达不到,还会带来反作用。
很多孩子长大后与父母关系冷淡,或暴力倾向严重,亦或自卑、怕事,这些都可能与家长的不当惩罚有关。
所以,家长惩罚不当,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不能打骂,家长应该如何惩罚孩子呢?
● 后果体验
孩子什么都想用手摸,家长怎么说都不听,不妨在孩子想直接抓煮熟的饭菜时,让他/她尝试一下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孩子被烫一下。
注意把握好温度,以保证孩子不受伤为前提。
体验被烫的后果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远比家长不断地说“别碰,烫”来得更有效。
● 表情告诫
家长平时多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孩子做得好,家长给予肯定眼神、满意的笑容;孩子做错了,给孩子严肃的表情或生气的表情。
表情告诫比体罚来得更温和,往往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 罚做家务
这种方法适合喜欢乱扔东西、乱涂乱画的孩子。
家长让孩子参与收拾调皮留下的“残局”,不要所有事情都“代劳”,甚至可以惩罚孩子扫地或擦桌子几天。(提前在家里备好孩子能拿得动的清扫工具)
让孩子知道犯错了要承担后果,也能培养孩子的做家务的好习惯。
● 权利“剥夺”
孩子只顾玩玩具而不做作业,此时告诉孩子写完作业才能玩,否则将不能再玩玩具。
如果孩子不听,家长可以把玩具藏起来,这时态度要强硬。
对孩子来说。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不让孩子做想做的事,如此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
● 用对“Time-Out”方法
“Time-Out”是国外比较常用的教育方法,但被引用后经常容易被“用错”,以致于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规则简单、有效,适用年龄段广,3~8岁的孩子均可采用这种方法。
孩子打人,妈妈将孩子带到客厅的一角,跟他说:“妈妈说过打人是不对的,现在你需要在这里待5分钟。”妈妈定好闹钟后离开。
刚开始孩子也哭闹,后来慢慢平静了下来。5分钟后妈妈问:“你为什么站在这里。”孩子说:“不应该欺负人。”
“你能承认错误,妈妈很高兴,去玩吧。”妈妈称赞孩子勇气的同时,拥抱了一下他。
“Time-Out”不是冷暴力,是让孩子知道行为规范,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策略。
使用“Time-Out”,家长要用坚定而不情绪化的声音说出来,而不要威胁孩子“你再不听话就去罚站”。
对孩子进行惩罚时一定要讲明原因,不然只是惩罚,孩子也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怎么改正,惩罚终将成为无用功。
惩罚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家长在施加惩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则。
● 爸妈态度要统一
对于孩子犯错,父母双方喜欢一方扮黑脸、一方扮白脸,这是很多人崇尚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黑脸还是白脸,前提是观点要统一。
比如,妈妈教育孩子时说以后不允许这样做,这时爸爸却安慰孩子“没事,妈妈只是在气头上,过会就好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 规矩要确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孩子也得提前定下一些规矩。
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犯错时本来教育着挺好,但孩子哭了,家长就慌了,然后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这样没原则的妥协要不得。
当然,规矩立下了,最好是全家遵守。
● 尽量避免情绪化
没有控制地对孩子一顿痛骂或痛打式的教育,更多带着家长“发泄情绪”的成分。
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结果小伙伴哭了,家长不要首先认为自己孩子把对方打哭了,上来就惩罚自己孩子。
家长应该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解释机会,或许会发现事情存在误会。
● 先“量刑”再惩罚
惩罚过轻起不到什么警告作用,惩罚过重让孩子出现叛逆情绪,或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这些都不是家长想看到的,所以,惩罚也得“量刑”处理。
比如,孩子吃饭把桌子弄得一团糟,如果家长罚孩子一天不准玩玩具,显得有点儿不太“厚道”,也罚得太重。
家长可以罚孩子把桌面擦拭干净,这样还能让孩子养成爱收拾的习惯。
● 惩罚别“过时”
即时惩罚是惩罚时非常重要的一点,“翻旧账”很难让孩子把惩罚产生的“痛苦体验”与做的错事联系在一起,如此惩罚就没了意义。
比如,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让孩子及时跟对方道歉是最好的方式。
不要家长先替孩子道歉,回家之后家长再就此事去“追究”孩子的责任,施加惩罚。
没有一种惩罚方式适合于所有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性格。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以让孩子改正错误为目的,进行一定、恰当的惩罚。
网友跟帖
商务合作qq:1453123369
Copyright 2019-2029 yer.yd1688.cn 〖育儿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010599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